梦到佛寺特别壮观 梦到佛寺特别壮观发着金光

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梦到佛寺特别壮观的一些知识点,和梦到佛寺特别壮观发着金光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!

本文目录

  1. 梦到自己骑着人
  2. 西山卧佛寺文言文翻译
  3. 梦到一个佛寺的地址要去参拜吗


一、菩萨显神通、启示诵经功德

我自专心研学佛经以来,不知不觉已有十年的岁月了。
在这些年头里,时感诸佛菩萨冥冥中在催我渐进“无上佛门”的境界。
追忆往昔学经精神,可以说是专心一意,热诚之至。
可是,始终未能体会出“诵经”“念佛”的功德是如此高超;直到二年前(民国五十八年正月底)我的因缘才正式成熟。
一天晚上我梦见自己骑着马带着一群人,由东向西,经过数年来我研习佛经的地方—此地系属偏僻之地,一条两旁长满杂草的小径,草地之外,一片广大的湖水环绕着。
每晨三点钟我便起床,先做完家务,然后到小径尽头的一棵树下博览群经,了悟一些佛理;此时四周阒无人烟,只有轻风吹拂而过,偶而几只麻雀打自头上飞舞,实在是潜学经典的好地方。
当我自小径尽头开始向前时,望见两旁草地上坐满数千个年轻力壮的男人,面容露出了副羡慕的脸色,抬头仰望着我。
我顿觉有些不好意思,心想:我既不是个伟大人物,又不是像西施般的美丽,何以这些人如此地凝望着我?接着又觉内心豁然开朗如无云遮掩的明月。
再举步向前,见四面八方都拥满了人,挤得水泄不通;好像比民间为庆祝城隍爷生日举行的游行,还要热闹千倍。
当我正对此盛景大感奇异之际,忽闻一种声音说道:

‘这些拥在路上的人群就是因诵“地藏经”而得超生之亡魂,现正编入地藏殿。
不过,却被诸护法神阻挡;暂时止步,让您先行。

接着我问:‘当初坐在两旁草地上仰望我的数千人,究是属何等样人?’

仿佛空中回答的声音:‘那是天龙八部之神只,自您向学佛经以来,便聚于此维护您,不过您不自知罢了!
又知日后您定会诵经超度众生,故特赞护您。

至此我才了解,原来自己带了一群人,进入地藏殿,但又一想世人皆谓地藏菩萨居于阴府;那么,我岂不是入阴间冥途了?可是,了望四面景物可不是仍然在嘉义市内吗?而且身心清爽如沐浴于一片光明境中。
当时自忖:世人若能致力实行菩萨道,或诵大乘经,将此功德回向恶道中的众生,便能使众生解脱苦道且将污浊恶世化为人间净土。

梦醒以后,我大感惊骇,追想梦中情景,犹然历历如绘,是梦又好像不是梦。
故此我深深相信地藏菩萨之法身实充塞于宇宙六道之间,只要有人能诵地藏经,抑是其他大乘经典,还是念诸佛菩萨名号;地藏菩萨便能显其大神力,亲领欲被超渡之祖先、眷属及诸恶道众生,至其跟前随诵佛经,直到心地清净,大放光明,得到解脱境界为止。
虽说如此,然诵经人内心不得残存丝毫妄念,为什么呢?因为心如明镜,如有妄念便会影照出来,让具有‘心通’的神只亡灵窥破,失却原有的奏效。

现今一般人显少了解地藏菩萨的本怀,甚至有人误认他只是属管阴府地狱的鬼王;殊不知其所化渡的众生,乃包括六道一切有生之物,其誓愿乃永存不灭。
我们从地藏本愿经十三品内记载——

‘世尊偈曰:“现在未来天人众,吾今殷勤付嘱汝,以大神通方便度,勿令堕在诸恶趣。
”’就可以知道地藏菩萨实在是继世尊以后的大心菩萨;自世尊入灭至弥勒佛将出世之间,正逢天魔外道大肆猖獗;当此之时,惟赖菩萨之大誓愿神力,始能降群魔开正道,成为一切行菩萨道行者之先导;并为十方诸佛所赞扬。


二、初诵金刚经,一女孤魂升天

三个月后,我为地藏本愿经注解本的出版到处募缘,一日到吴凤路阿姨家。
这天正逢阿姨外出,我向表妹募款,表妹出资以后顺便问我:

‘助印地藏经能够消灾吗?’

‘当然,一定能够消灾,转祸为福的,你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吗?’我反问她说。

‘表姊!
从前你常和我联络佛事,并募款印经,深觉平安无事,毫无牵挂。
最近你不常来我家,竟然就发生不幸的事。
首先是我跌倒,折断了三枝背骨入医院就医四个月;继而大儿子患了不眠症,导致血压升高,又入院治疗四个月,却不见功效;后来虽转至台大医院治疗数个月,亦毫无结果;医生迟迟查不出病因,最后只得回家静养,已经两个月了,还是不得安眠。

‘我最近因到阿里山,所以未能登门造访。
请别怪我吧!
从前阿里山上的人只是深信上帝爷,极少人信仰佛教的,为了开化人心,我到慈云寺小住一般时期,劝化他们笃信佛教,现在呢,一般人都已皈依三宝,持斋念佛,所以我才下山回嘉义。
你说大儿子身体无恙而患失眠,在我想来,恐怕是亡灵缠身;这以医学方法是难以自疗,但照佛门说法却是容易得治的。

‘你说容易,但自去年我化了数千元,请所谓‘私家神坛’里的人办理,据查是:有一女孤魂缠身,必需用生灵膜拜,还得烧六万库钱给她,观音菩萨始能带她升天;我听了就花费了钱照办,不料还是毫无效果,实在是令人苦恼呀!

‘拜佛及烧库钱需要数千元吗?’

‘是的,要知道那批人是从远方来的,不但要雇四辆车,还得加上一顿丰盛的餐饭,拜拜完后请他们吃,还要红包。
另外我还到其他神坛请道士消灾补运,也费了许多钱呢。
’她这样的回答。

‘当今社会上有许多人,假藉佛教名义,设立神坛,亦有人曾前来与我讨论,这到底是由正神,或邪神,来扶其身?’我说:‘若心正、且具有高深道德、而能劝化人心,弃邪归正,自然而然会有诸吉神来扶身,反之若开坛的目的全为赚钱并无道德观念,则邪神必来附身。
佛教主张众生的佛性平等,应以慈悲为怀,此与外教专以论权力,天命来压人,使人就范,大不相同,佛教的祭祀亦甚简洁,只用香、花、水果、素斋、乃至诵读经典即能消灾转福;人生存于世,追求物质享受乃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,一旦死了,身体不存在,一切物质又何济于事呢?何况亡灵在日月之光照不到的阴间里,只是需要光明;这种光亮乃自内心所发。
因其生时不能信仰佛法,以致死后堕入冥途,唯盼在世者能修持佛法,蒙其福力慧光照耀他们,令其解脱。

‘都是因为你外出了他乡那么久,不能教导我,我只好承邻人好意介绍请神,而盲从他们了。
好了,过去由他过去,现在麻烦你为我诵经,好吗?她向我要求着。

‘好的。
只是现在佛教会正在筹备庆祝佛诞节,我整天奔波为信徒联络,恐怕还找不出时间来,不如等到佛诞日过后再为你诵吧!

‘希望你早日来临,可不要失信啊!
’表妹盼望地说。

我也告辞回家。
这一天返家,在午睡时,忽梦一女孩头戴草笠,上身穿了一件很旧的白衣,下面穿着长裤,最不相衬的是底下打着一双赤脚,手上拿着草蓝子。
我问:

‘你是谁?有什么事吗?’

‘我是乞丐,向您讨钱来的。

‘谁教你来的?’

‘早上您已答应给钱,是地藏菩萨带我来的。

我正想看清楚她的面孔,可是,无论如何也看不清楚。
接着我问她:‘你需要多少钱?’

‘伍角钱。
’听她说完,我心中暗想:如要很多我是无能为力,谁知她不过要伍角钱,这当然容易办到的。
就顺手给她伍角钱。

她接钱后说:‘您家中藏书丰富,希望能送我两本,可以吗?’我答应后到书橱拿书,便醒过来。

醒后才明白早上承诺表妹之事,已通至冥府,地藏菩萨神力果然不可思议立即带那位亡灵来催促诵经。
在此之前我只曾为自家祖先诵经,不敢随意外出为他人持诵;今天这位女孩向我讨两本经书和伍角钱,可不正是要我为她诵二部经使她能‘悟’与‘觉’(与伍角同音同义)?如此看来,这亡灵确属善类非为恶魂,是不足为惧的。

四月初八午后,我开始到阿姨家诵经,原先计划诵读的地藏本愿经,因数字繁多,恐不能胜任,只好作罢。
改诵‘金刚经’和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’。
四月初八开始诵第一次。
九日又诵第二次,那天晚上,我正欲入睡之际,仿佛见一个白胖的小女孩,穿件绸布类制的金黄色长衫,颈上挂着一条酿绕三圈的金项炼,睁着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,告诉我:‘今承蒙您的慈力,使我由乞丐转变成天女。
’说后随即不见踪影。

我惊骇地忆起前几天,她入梦时,衣衫褴褛,而旦显得又瘦又小,而今天却变得又白又胖,面容清丽,衣冠华美。
佛法确实不可思议!

翌晨,我到表妹家探问病势,阿姨说:

‘昨晚已能真正安睡。
’这天我再诵读一次便告完全结束。

一星期后,再去探望他们,阿姨和表妹同声说:

‘自你诵经第二夜开始至今都能安睡。
今天带到病院检查血压已降低,恢复正常了;’医生深表惊异,频问我以何种药物医治。
表妹顺手拿一包谢礼要答谢我。

我辞谢地告诉她:‘咱们都是亲戚,还要何谢礼。
何况我又是在家修持者;本不敢代人诵经消灾,因见你遭此灾祸,不能解决,束手无策;实在于心不忍,这才初次为你诵经,就是换了别人我也不收谢礼的。
诵经见效绝不能贪取报酬,如有贪利之念,便会失去效率。
但你假使请出家师父来诵,就例外了,一定要供养他们。
因为出家师父抛弃尘世,专心致力佛事,不像在家之人还忙碌种种业务的缘故。

阿姨听完这些话,非常高兴,并表示以后兴建佛寺、装佛像,愿意出资赞助。

写到这里,我想也许有人会认为‘地藏菩萨已具有大誓愿力能渡冥途众生,何必带亡灵叫人超渡?’事实上,地藏菩萨一方面是为了鼓励人们多发誓愿,另一方面佛法是需因缘成熟,如无因缘便难成立。
地藏菩萨虽充满着悲切之心欲救渡众生,但如果众生,生前不植善根,便无法了解诸佛菩萨的存在。
如此,地藏菩萨亦无可奈何!
说个适当的譬喻,譬如‘天下父母心’,父母切盼浪荡的儿子回头,假如浪子辜负慈亲心意执迷不悟,不愿回头改过,作父母的一筹莫展,一切只好靠有缘的人来引导他了。


三、助一出家的亡灵成道

数日以后,我继到北社尾锦师姊家募款印地藏经,师姊出资毕顺带我到西门街一位黄太太家里。
这位黄太太已信仰佛教多年,大概是由于她经常慷慨布施,毫不吝惜,所以获得福报,家庭非常富裕。
我们拜访她时,她刚好在家,热忱的招待我们。
锦师姊为我们互相介绍,并说明来意是募款,她即刻填写一笔款后,接着说:

‘您能为佛事如此忙碌,实在难得。
我虽想帮忙,却不会骑脚踏车,行走不太方便,而且近来血压升高,不堪劳累,希望以后,您能常到我家联络佛事,或者找我谈谈。

我道谢后,她又说:‘每天我上市场买菜,如遇熟知教友,一定帮您募款,您放心好了。
’不久,这位黄太太托我到她家诵经,她说自己虽也会诵,但因心脏无力,不能胜任。

‘我只不过是一名初学者,所诵之法也较简要,不像出家人还有法器伴诵啊!
’我说。

‘这不要紧,祗要您有热忱精神,相信地藏菩萨会帮助您。

以后我就到她家诵读‘金刚经’及‘心经’。
是晚返家欲入睡之际,仿佛见一年约四十左右的出家人穿着一件陈旧的灰色长袍,然而他眉额深锁,脸上显露着痛苦的神色,一言不发,不久就消失了。
我无意见到这位出家亡灵,惊悸万分。
翌日再到黄太太家诵经时,她问:‘昨晚您曾梦见什么吗?’

‘刚入睡时见一位出家人,穿着灰色长袍,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,他的面貌到现在我还记得相当清楚。

‘那是我娘家的从兄,过去出家,病死很久了,现在怎会忽然出现呢?’她惊讶的回答。

‘可能是他生前修持不够,逝世后无法超脱;知道您有福力,所以前来找您。

这天我连诵三次才回去。
第二天早晨到佛教会,当时感到身心疲乏,便上楼休息;房内非常寂静,我困困欲睡,再度梦见前晚梦中的出家亡灵。
这次见他穿着一件金黄色的袈裟,手上拿着一串念珠,对我轻微点头,便渐行入一间华美的、外饰以黄金色的庞大而庄严的宫殿。
醒来始明白无疑是这位出家亡灵已藉诵经之力成道了。

以后我曾另遇一知友谈起黄太太的事。
她说:

‘黄太太托您诵经其实是为了她独生女儿的病;过去她曾到处求卜问病,结果说是由于亡灵附身,必须超渡;可是常到寺庙消灾仍不见好转,为何您敢为她诵经?’

‘黄太太托我诵经,并未告知实情。
所以,我只是无意中帮忙罢了。
最近我到黄家,但见她的女儿已由瘦弱转变肥健了。

‘如此看来,您真是功德无量。
’知友惊异地回答。

‘那里,那里。
这完全是由于地藏菩萨的功德。


四、劝化临终人求生净土

六月中旬我再度与一尼师上阿里山,山上唯一的寺院—慈云寺是兴建于苍郁森林里,环绕寺外的是累经数千年而仍屹立高拔的古树,林外山岭密布,每至晨昏,云海环于山中,实在是雄丽的美景!
而樱花树下缀满的奇花野草,更给大地添增几分幽雅,置身其中,有如处于世外桃源!

此地本为公墓地,所以除了寺旁的墓地外,阒无人烟。
记得过去我曾居此,天天下雨,每至夜晚十一时便停电,昏暗寂静,令人有凄然寂寞的感觉。
寺旁有间又简陋又古老的无门小屋,是专安置骨灰的地方,这些骨灰放在许多小箱内,每箱都明白的记载着亡者的姓名,大部份是日本人的名字,其中还有位日本出家尼师!
小屋经长期风吹雨打已倾斜不堪,四周野草蔓延,景况的萧条,使人见了不胜嘘晞!

在我离寺之际,便决心重建小屋。
于是和主持伦参法师商讨。
结果虽得同意,却因阿里山人出资太少,不能如愿;只好返嘉义募款,凑足缺额,寄上山重建小屋,现在已兴修完毕,不但这些骨灰有永远安息地方,就是以后阿里山人的灵骨,也有了安置之所。

第四天,我独至香林村找过去常到寺院和我作伴的十六岁小妹妹—高素兰。
因为她的母亲身染癌症,长期治疗未见好转,特别去探问一下病情,也是人情之常。
谁知一进其家门,便见她母病倒床上,面黄肌瘦,眼神凶猛,令人惊悸。
又另见素兰在浴室洗尿布,深觉奇怪,便问其因,素兰说:

‘我妈病势日益恶化,现在整天不想吃东西,只是一直喊渴,我只好奉侍她不断地给她喝开水,可是喝下开水都很快地从膀胱排泄出来;更糟的是,排尿时自己觉察不出,只好像婴孩似地用尿布,所以每天我必须洗一大堆尿布。

原来她母亲已病至严重的程度。
我不禁想起我的父亲也是癌症去世的,在临死之前病情和她母亲完全相同,也是一直喊口渴,丝毫没有食欲;当时我们只在父亲床边放一壶茶,任他饮用。
现在看素兰如此辛劳服侍她母亲,还得做家务,照顾四个年幼的弟妹;自己又要上学念书,而她的成绩始终保持着优良,实是不胜感动。
于是我告诉她:

‘你的孝心一定会带给你光明的前程,希望你能如此不懈地做下去。

继又安慰她母亲:‘人生在世就像是落入茫茫无边的大海中,难免逢遇高浪摧残。
再说我们人的身体本为因缘假合,一旦缘尽,体便消散。
只要你至诚勤念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或其他诸佛菩萨名号便能消灾增长福寿。
如寿命已尽,诸佛菩萨也会来接引你至西方极乐世界的。

‘是的,人生真是苦海;我快到西方世界了。
前几天梦见观音菩萨穿件白衣,像天仙般地飘逸,手上拿一座铁莲花到我面前,转瞬间便消失不见了;临走时,我还伸手取下菩萨的衣带,不知这是表示些什么?’

‘你定和菩萨有缘份才能相见,记得从前不论风雨都叫素兰到佛寺和我作伴,不顾自己需要别人照顾,你的慈悲一定感动了菩萨;所以菩萨前来接你。
可惜你未深入佛法,获得的莲座不能达至上品莲座。
莲座有上品、中品、下品等三种之分;而金台属上品,银台为中品,铜台、铁台皆属下品,只要以后你能念佛,必能坐上品莲座的。

‘可是我没念珠怎能念佛。
’她脸上似有忧虑的神色。

‘那不要紧,不用念珠也可念,只要专诚勤奋,毫不懈怠,便会有所成。
最近我为别人诵经。
获得报应很大,我想明天来为你诵些好吗?’

‘欢迎你为我诵,只要我的病能好转,以后一定持长斋。
可是现在不行,因为现在病体虚弱,必须吃鱼肉等补助营养。
’她愉快地说。

‘已经病到东西都不能下咽,心里还想吃鱼肉,这样怎能获得上品莲座呢?’我这么想,但恐怕伤了病人的心,只好闭口不说。

第二天早上,我到她家诵读‘金刚经’和‘心经’,又过一天再去探问她时,她已能起床,眼神也不再像上次那么凶恶,较前温和,很欣喜的说:

‘从前每晚至少必须喝十几次的茶,昨晚只喝两次,又睡得很舒适;入梦中似乎觉得有人抚摩我的双眉。
今早起床,也吃下一碗粥,又能步行到外散步。
你的诵经力量真是不可思议!

‘有人抚摩你的双肩吗?那一定是地藏菩萨无疑了。
因我每次诵经,地藏菩萨一定暗中赞助我的,你病体刚转好,还是不要外出,以免引起伤风。
’我惊异地说。
她答应后,我再继续诵一次便回寺。

回到寺中,屈指一算,已过了六天。
记得从前在家时一方面操劳家务,另一方面为佛事忙碌,身体日益消瘦,这次上山是打算静养一小段时期,现在虽身居山中,获得清静安适之愿,却总不如在家的舒服。
光阴似箭,何等快速啊,我怎能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安适之地;所以,第二天我便整装下山。
在回到家的第二天早晨我随即接到素兰来信:

‘自您下山,家母病体即刻转坏;前年您居山上的日子里她一直是非常健康,您一下山她又病倒;前几天承蒙您诵经的功德,她的重病复再转好,可是您再离开,她又不能起床了。
家母认为您一定具有很大的福份,希望您能再度上山,继续为她诵经几天?’

我回信告诉她:‘真想上山看你的母亲,可是,上山的机会大概没有了;因在寺中的最后一段日子(也就是法师回香港后),那位自高雄某寺雇来的工人,脾气暴躁,常借故摔坏东西,拿我当出气筒,显露出不欢迎我的神情;所以,我不能再住下去,希望你能体谅。
身体本属无常,正如一间房屋,终究会腐败破坏的,生命也有终止的一天。
只要明白自性的永存不灭,又何必计较生命的存在?请你母亲常念阿弥陀佛圣号,就可以了。

几个月后,素兰通告了其母逝世消息,她说虽然她母亲只多活三个月;不过在临终二日前还一直念阿弥陀佛圣号,并且预知死期,向家人交待后事,然后安祥去世。



1.求,《卧佛寺》翻译

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,道此入河。
白练干匹,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。
堤在水中,两波相夹。
绿杨四行,树古叶繁,一树之荫,可覆数席,垂线长丈余。

岸北佛庐道院甚众,朱门纣殿,亘数十里。
对面远树,高下攒簇,间以水田,西山如螺髻,出于林水之间。

极乐寺去桥可三里,路径亦佳,马行绿荫中,若张盖。
殿前剔牙松数株,松身鲜翠嫩黄,班剥若大鱼鳞,大可七八围许。

暇日,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。
予弟中郎云:“此地小似钱塘苏堤”。
思立亦以为然。
予因叹西湖胜境,入梦已久,何日挂进贤冠,作六桥下客子,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?

是日分韵,各赋一诗而别。

题记:这篇小品。
简洁清新、活泼灵秀、诗趣盎然。
长桥、流水,堤坝、绿树、寺院,一幅幅画面都洋溢着清新秀美的特色。

简译:以高梁桥为起点,一路游来,桥下之水纯净柔和如白练;长堤被水所夹持,仿佛有震动摇荡的感觉,堤上绿杨繁茂幽深,令人神清气爽。
依山傍水而建的佛寺道观,绀殿朱门,华丽壮观。
极乐寺掩映在浓密古松中,古松鲜翠嫩黄,色彩斑烂。
优美的景色令人仿佛回到了人间仙境的西湖。

作者简介:袁宗道(1560—1600),字伯修,号玉蟠,又号石浦,湖广公安(今湖北公安县)人。
自幼聪颖好学,十岁能诗文。
万历七年(1579),考中湖广乡试举人。
万历十四年(1586)举会试第一,次年入翰林院,授吉士,进编修。
万历二十五年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。
与弟宏道、中道齐名,并称“三袁”。
前后七子倡导“诗必盛唐”,他们则崇尚本色,反对摹拟,世称“公安派”。
平生崇敬白居易与苏拭,诗文集取名《白苏斋集》。

2.文言文翻译

大意翻译:

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,经过此地流入河里。
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,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(一种纸张)。
河堤筑在水中,被两条河夹着。
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数,树木古老枝叶繁盛,一棵大树的树荫,可以铺好几张席子,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光线有一丈多长。

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,红门大殿,绵延好几十里远。
对面远处的树木,高矮成林,中间几处水田,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,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。

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,道路的风景也很好,马在绿荫下前行,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。
佛殿前有几株“剔牙松”,松树躯干碧绿嫩黄,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,松树大约有七八围(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)粗。

空闲时节,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。
我的弟弟袁中郎说:“这个地方就像钱塘、苏堤”。
黄思立也认为是。
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,我梦到很多次了,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(挂进贤冠,意思是辞去官职,挂起官帽,让给贤能的人),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,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?

原文:

高梁桥在西直门外,京师最胜地也。
两水夹堤,垂杨十余里,流急而清,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。
精蓝棋置,丹楼珠塔,窈窕绿树中。
而西山之在几席者,朝夕设色以误游人。
当春盛时,城中士女云集,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,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。

三月一日,偕王生章甫、僧寂子出游。
时柳梢新翠,山色微岚,水与堤平,丝管夹岸。
趺坐古根上,茗饮以不酒,浪纹树影以为侑,鱼鸟之飞沉,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。
堤上游人,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,皆相视以为笑,而余等亦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,山情水意,了不相属,于乐何有也?少顷,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,呼而下,与之语,步至极乐寺,观梅花而返。

译文

高梁桥在西直门外,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。
两条河夹着堤岸,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,水流又急又清,鱼沉到了水底,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。
佛寺星罗棋布,红楼朱塔,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。
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,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。
当春意正浓时,城里的达官贵人,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。
三月一号那一天,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。
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,山色雾霭冥蒙,水与河堤齐平,两岸音乐声不断。
盘腿坐在古树根上,把茶当作酒来品饮,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,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,仿佛鱼在天上飞,鸟在水里游一般,人来人往,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。
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,像傻和尚一样,纷纷相视而笑。
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,喧嚣怒诟,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,也不知乐从何来。
过了一会儿,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,叫他下来,与他交谈了一会儿,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,接着就回家了。

3.文言文翻译

我自己翻译的~~~楼主~~~有分部分 1、观音石阁而西,皆溪,溪皆泉之委[2];皆石,石皆壁之余[3]。

其南岸,皆竹,竹皆溪周而石倚之[4]。
燕故难竹[5],至此,林林亩亩[6]。

观音石阁的西面溪流纵横,遍地石砾;溪水全发自一眼泉水,石块则都是从石崖下落的多出来的部分。
石阁的南边满目竹叶,挨着溪水周围的石头生长。

燕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,反而到了现如今,竹子倒是成林成亩了,十分广茂。
2、竹,丈始枝[7];笋,丈犹箨[8];竹粉生于节,笋梢出于林,根鞭出于篱[9],孙大于母[10]。

竹子长到一丈高的时候,枝杈才分开;竹笋长到一丈高的时候,笋壳仍没有脱落。
竹粉从竹节的地方生出来,竹笋从林子里冒头,竹子根部的嫩芽长到篱笆外面去了,小竹都比老竹粗壮。

3、过隆教寺而又西,闻泉声。
泉流长而声短焉,下流平也。

花者,渠泉而役乎花[11];竹者,渠泉而役乎竹;不暇声也。
花竹未役[12],泉犹石泉矣。

路过了龙泉寺,然后向西行,终于听见了泉水的声音。
泉水流过的路途漫长,声音却短促得很,是因为下游的地势低平。

花得要水渠引泉水来照料,竹子也得要水渠引泉水来照料;所以泉水就顾不上发出声音了。
如果花和竹子不被照料好,泉水就好像是光秃秃的石头那样的泉水了(即谓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) 4、石罅乱流[13],众声澌澌[14],人踏石过,水珠渐衣[15]。

小鱼折折石缝间[16],闻跫音则伏[17],于苴于沙[18]。
泉水在石头的裂缝间肆意流淌,众多溪流汇集的声音轻柔而不间断,游人踩着石头过河,水珠沾湿了衣角。

小鱼儿安静从容地在石缝间游动,听见脚步声就躲起来,有的钻到浮草里,有的钻到泥沙里。
5、杂花水藻,山僧园叟不能名之[19]。

草至不可族[20],客乃斗以花[21],采采百步耳[22],互出[23],半不同者[24]。
花的种类太杂,多的像水藻一样,就连住在山上的僧侣或者园艺老人也叫不出名字。

花朵像杂草那样到处生长,到了无法分辨种类的程度,所以游客们就把摘花当成竞赛的游戏。
他们到处去采花,也不过百步路罢了;把各自摘的花拿出来放到一起,当中却有一半那么多,互不相同。

6、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[25]。
叶紫紫,实丹丹[26],风日流美[27],晓树满星[28],夕野皆火:香山曰杏[29],仰山曰梨,寿安山曰柿也。

可是春天的花儿还是比不上秋天的柿子叶啊。
叶子是幽幽的紫色,果实却红艳艳的;风和日丽的时候,破晓时分,每棵树上都像是布满了星星,到傍晚的时候则像是满山都着了火:在香山,太阳像杏子;在仰山像是梨子,在寿安山的太阳就是柿子了。

7、西上圆通寺,望太和庵前,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[30],泉所源也。
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[31],泉盖从中出。

从西边登上圆通寺,看着太和庵前面的地方——山里人都用手指比划着那儿,说那里就是泉水的源头。
一到就看间众多石头之间的两个石角,像是两个小坑,大概泉水就从这儿流出来。

8、鸟树声壮,泉唶唶不可骤闻[32]。
坐久,始别[33],曰:“彼鸟声,彼树声,此泉声也。

小鸟叫唤着,大树枝繁叶茂,泉水声轻轻的,不能立刻听到。
久久地坐一会儿,才分辨出来,就说:“那是鸟叫,那是树叶的摇曳声,这个嘛,是泉水声啊。

9、又西上广泉废寺,北半里,五华寺。
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[34],曰:“卧佛无泉[35]。

然后再次从西边登上广泉边废弃的寺庙,往北再走半里就是五华寺了。
而游人们看过了卧佛寺就立刻折返回去了,还说着“卧佛寺那儿没有泉水啊”。

4.西山十记文言文

香山(香山寺)跨石踞岩,以山胜者也;碧云(碧云寺)以泉胜者也。

折而北,为卧佛(卧佛寺),峰转凹,不闻泉声,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,寒威逼人。
至殿前,有老树二株,大可百围。

铁干鏐(ㄌ|ㄡˊ;质地纯美的黄金)枝(金黄色的树枝),碧叶纠结;纡(ㄩ;弯曲;)羲(日神羲和,借指为太阳)回月(树枝遮避日光及月光),屯风宿雾;霜皮(白色的树皮)突兀,千瘿(|ㄥˇ;树木上突起的赘瘤。
)万螺;怒根出土,磊块(石块)诘曲(ㄐ|ㄝˊㄑㄩ;弯弯曲曲)。

叩之,丁丁作石声。
殿墀(ㄔˊ;台阶上的平地)周遭数百丈,数百年以来,不见日月。

石墀整洁,不容唾(不允许唾液)。
寺较古,游者不至,长日静寂。

若盛夏宴坐其下,凛然想衣裘(寒冷地想穿裘衣)矣。
询树名,或云娑罗树,其叶若蔌(ㄙㄨˋ;蔬菜)。

予乃折一枝袖之,俟入城以问黄平倩(袁中道的友人),必可识也。
卧佛盖以树胜者也。

夫山,当以老树古怪为胜,得其一者皆可居,不在整丽。
三刹(香山、碧云、卧佛)之中,野人(山野之人)宁居卧佛焉。

5.西山读书声文言文翻译

沈瑞彰曾与几个朋友到西山游玩,走到山林幽深的地方,风和日丽,水清石白,树木泛出新绿,野花半开。

众人正眺望欣赏间,忽听到树顶上有朗朗的读书声,抬头看,并无人迹。
有位朋友便向发出声音的地方作揖施礼,大声说:“在这里大声读书,必是神仙中人,我们也算是读书人,能否请你下来聚谈聚谈呢?”读书的声音忽然停止,过了一会儿,读书声又响起,却在远处的小溪对岸了。

有的朋友要寻声追寻。
瑞彰劝阻他们说:“世外之人,值此良辰美景尚知珍惜时间,钻研典籍;我们虽然是太学生,却在此携酒壶,看游女。

他因此鄙视我们,不与我们结交,也是有道理的。
我们何必不知趣,还要去追寻呢?”众人听了这话,这才不再寻找了。

6.古文翻译

精卫填海》

原文: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枯木,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,白喙,赤足,名曰“精卫”,其鸣自詨。
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
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
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

译文:再向北走二百里,有座山叫发鸠山,山上长了很多柘树。
有一种鸟,它的形状像乌鸦,头部有花纹,白色的嘴,红色的脚,名叫精卫,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。
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,名叫女娃。
有一次,女娃去东海游泳,被溺死了,再也没有回来,所以化为精卫鸟。
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,用来填塞东海。
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,向东流去,注入黄河。

7.文言文翻译及问题

译文:从西山道口开始,直接向北方走去,翻过黄茅岭走下来,道路分成两条。
向西的那条不过一寻来远,没什么可记下来的景致。
向东的那一条稍向北偏,向东去不过四十丈长的距离,地面断裂,被河水分开。
有堆积的石块挡在河边。
石头的形状就像城墙上的城垛,有的像房屋探出的房梁。
旁边有一堆石头像个城堡一样,还有个洞就像城门一样。
从洞口向里看去,漆黑一片。
拿石头投进去,听到溅水的声音。
那声音高亢清亮,响了很很长才停下来。
围绕着城堡可以登到上面去。
在上面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。
这个地方不见土壤却生长着漂亮的树木和挺拔的箭竹。
真使人感到疑惑和惊奇。
那树木和竹子俯仰错落有致,就像有心人精心设置安排的一样。

解释句子:少:稍、稍微。
良:甚、很。
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:扔进去小块石头洞然发出石头溅水的声音。
洞然;:溅水声的形容词。

又:东、西两条路的解释,历来有两种解释,我取其中一种。
寻,古代长度计量单位。
西路长一寻左右,对应东路的“不过四十丈”。
环,环绕的意思。
环之可上,围绕着城堡状的石头周围可以攀登到上面去,所以才可以“望甚远”。

寻之,牵扯到虚词“之”的用法。
这里作兼词用。
起分句作用。
寻,这里不作“寻找'的意思。

不知这样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吗?

8.文言文翻译急用呀

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近腊月下,景气和畅,故山殊可过。

足下方温经,猥不敢相烦,辄便往山中,憩感配寺,与山僧饭讫而去。
北涉玄灞(bà),清月映郭。

夜登华子冈,辋(wǎng)水沦涟,与月上下。
寒山远火,明灭林外。

深巷寒犬,吠声如豹。
村墟夜舂,复与疏钟相间。

此时独坐,僮仆静默,多思曩(nǎng)昔携手赋诗,步仄径,临清流也。
当待春中,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,轻鲦出水,白鸥矫翼,露湿青皋(gāo),麦陇朝雊(gòu),斯之不远,倘能从我游乎?非子天机清妙者,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。

然是中有深趣矣!
无忽。
因驮黄檗(bò)人往,不一,山中人王维白。

[编辑本段]单字解释〔景气〕气候。
〔饭讫(qì)〕吃完饭。

讫,完。
(玄)黑色,指水深绿发黑。

〔曩昔nǎng xī〕从前;过去。
〔仄径〕狭窄的小路。

〔矫翼〕张开翅膀。
矫,举。

〔是中〕这里。
(殊)很。

(过)拜访,此指参观(猥)谦词,表示谦卑(辄)就(沦涟)水面泛起的波纹(曩)以往,过去(鲦)小白条鱼(皋)水边的地(雊)野鸡鸣叫 [编辑本段]译文现在接近十二月末,景色、气候温和舒畅,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。
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(准备应试),不敢轻易打扰你,就独自去山中游玩,在感配寺休息,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。

(归途中)往北渡过灞水,(这时)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。
在夜间登上华子冈,只见辋wǎng川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微波荡漾。

冬天远处的山火在树林间忽明忽暗。
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。

晚上村中舂chōng米的声音,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。
(此时)僮仆都已入睡,只有我独自静坐,常常回忆起往日,同你在一起的日子,(我们)携手赋诗,在小径间漫步,在清流旁伫立。

等到来年春季,草树蔓延生长,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,白鲦tiáo浮出水面,白鸥展翅飞翔,水露润湿了河岸,麦田里早晨野鸡鸣叫,这不太远了,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?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、性情高远的人,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闲事相邀呢?然而,这里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!
不要忽略。
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,不能一一尽言。

山中人王维说。
[编辑本段]背景资料王维五律和
五、七绝造诣最高,亦擅其他各体,在唐代诗坛很突出。

其七律或雄浑华丽,或澄净秀雅,为明七子师法。
七古形式整饬,气势流荡。

散文清幽隽永,极富诗情画意,如《山中与裴秀才迪书》。
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,有“天下文宗”、“诗佛”美称。

对后人影响巨大。
[编辑本段]赏析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,他对田园风光、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,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.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***话桑麻,同朋友饮酒赋诗,与山僧谈经论道.在这些人中,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.早在移居辋川之前,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,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,他们又经常“浮舟往来生,弹琴赋诗,啸咏终日”.《辋川集》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,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.写这封信时,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,王维深感寂寞,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.“景气和畅,故山殊可过”,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.故山景气如何和畅,他略而不述,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:灞水深沉、月照城郭;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;山上灯火,透过树林明灭可见;村巷里的寒犬叫声、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.作者所写的是夜景,那河水、城郭、远火,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,而那犬吠、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,作者通过所见所闻,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,这样就更切实、逼真.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.当僮仆静默时,他却思绪不宁,感到十分孤独了!
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,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.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,但从“猥不敢相烦”到“多思曩昔”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,这是信的本旨,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.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,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.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,“草木蔓发”以下六个四字句,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.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,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,野雉在麦陇中鸣叫,草木染绿了春山,露水滋润了堤岸.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.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,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,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,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“天机清妙者”,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,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.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、清晰可闻的景物,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.人们说王维“诗中有画”,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.《山中与裴秀才迪书》虽然是一封书信,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、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,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.王维与裴迪(陈铁民)裴迪是同王维来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。

9.西山十记,翻译啊,

文为作者的西山十记中的第五篇;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,是北京名胜景点之一。

香山寺以石取胜,碧云寺以泉取胜,卧佛寺则以老树取胜。
作者特别喜爱卧佛寺的静寂。

香山(香山寺)跨石踞岩,以山胜者也;碧云(碧云寺)以泉胜者也。
折而北,为卧佛(卧佛寺),峰转凹,不闻泉声,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,寒威逼人。

至殿前,有老树二株,大可百围。
铁干鏐(ㄌ|ㄡˊ;质地纯美的黄金)枝(金黄色的树枝),碧叶纠结;纡(ㄩ;弯曲;)羲(日神羲和,借指为太阳)回月(树枝遮避日光及月光),屯风宿雾;霜皮(白色的树皮)突兀,千瘿(|ㄥˇ;树木上突起的赘瘤。

万螺;怒根出土,磊块(石块)诘曲(ㄐ|ㄝˊㄑㄩ;弯弯曲曲)。
叩之,丁丁作石声。

殿墀(ㄔˊ;台阶上的平地)周遭数百丈,数百年以来,不见日月。
石墀整洁,不容唾(不允许唾液)。

寺较古,游者不至,长日静寂。
若盛夏宴坐其下,凛然想衣裘(寒冷地想穿裘衣)矣。

询树名,或云娑罗树,其叶若蔌(ㄙㄨˋ;蔬菜)。
予乃折一枝袖之,俟入城以问黄平倩(袁中道的友人),必可识也。

卧佛盖以树胜者也。
夫山,当以老树古怪为胜,得其一者皆可居,不在整丽。

三刹(香山、碧云、卧佛)之中,野人(山野之人)宁居卧佛焉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袁中道,(1570—1626)字小修,湖广公安(今湖北公安县)人,万历四十四年进士,累官至南京吏部郎中。

性格豪爽,喜游山水。
与大哥袁宗道、二哥袁宏合称「公安三袁」。

公安派自成一文学流派,其文学主张,反对摹拟,崇尚自然。
创作大强调独抒性灵,不拘格套,反对明代中叶前后七子以秦汉或唐宋文章为学习榜样的复古风潮。

梦见去寺庙拜佛得此梦者五行属木,乃是木火通明之照,则你事业多有好运,事业中多有吉星高照贵人相助,感情中有与亲人相处融洽,则家人介绍门当户对感情顺利,春天梦之吉利,冬天梦之不吉利。

单身男女梦见去寺庙拜佛,近期桃花运不错,乃是有良缘之征兆,多为好事,如珍惜感情关系,则未来事业可长久,生活顺遂。

从事与建筑,冶铁等相关行业者得此梦事业压力较大,乃是你与他人在事业中有正面冲突,则对你事业发展尤为不利,若能调节心情,则问题会有明显改善。

从事与教育文化传授的相关行业者得此梦事业压力大,乃是你与他人在事业中多有争执,对你的事业发展尤为不利,需调整心绪做事。

【大师特色梦境分析】

以上解梦为通用解释,如需知晓具体事宜,可请大师结合您的生辰八字及具体梦境解梦:

OK,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